Monday, January 19, 2015

随波逐流还是与众不同?

早前我看了周迅主演的“撒娇女人最好命”,其中最深刻的领悟是“不随波逐流”。我很喜欢周迅在戏里面说的:“小时候学雕塑,最崇拜的就是朱铭的快刀,因为我总是在下刀之前想太多。可是这次我没有犹豫,想都没想,就把自己刻得七零八落,自己都快认不出来了。”在这个变迁速度极快的时代,你会选择像周迅一样随波逐流还是选择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呢?

从众效应(Conformity)是一个在社会心理学里很有趣的现象。就拿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有一天你走在一条繁忙的街道上,你忽然把脚步停下,抬头望向一望无际的天空,维持个一到两分钟,你甚至可以向着天空比手划脚。很快地,你就会发现街道上的人们跟你一样望向天空,开始研究那再普通不过的天空。

我们从众,因为我们不知道对的答案。走在陌生的地方,我们会选择比较多人选择的那条路,因为那视乎比较安全。我们从众,因为我们希望被接受。在会议中经常出现的人云亦云,有时是因为我们要讨好别人,好叫自己不被排挤。

从众虽说不好听一点是没有主见、随波逐流,但它却是不可缺乏的。在不熟悉的新环境,从众帮助我们很快地就可以适应过来;在颠三倒四的世界,从众是规矩被遵守、秩序被维持的关键。

但与此同时,从众却是很多人成功的绊脚石。我们填鸭式的教育不鼓励创新、不鼓励与众不同。小学生的《我的志愿》离不开医生、警察和老师。就因为我们从小被灌输这种平庸的思维,我们很多都害怕与别人不一样,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只好安安分分地做个随波逐流的无名小子。

在这一个价值观变得很模糊的时代,我们开始视同居、离婚为普遍的现象。如果我们一味地随波逐流,杀戮、淫乱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被大众接受。圣经里有这么一段经文:“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虽然从众是无可避免的,我们也该给自己设个明确的分界线,不要盲目地跟随社会的步伐。


到最后,我们还是要在与众不同和随波逐流两者之间拿个平衡。说到这里,想起了我以前说过的一句话:“当有些人很努力地求与众不同时,有些人却在切切地希望自己和别人一样。”仔细思考这一句曾经说过的话,只能总结:“凡事别太刻意,物极必反”。

Thursday, January 1, 2015

卸下金妆

早前圣诞节在教会演出一场歌舞剧,演的是一个常被欺负、全身用金漆来掩饰自己的坏人——魔镜。他很自卑,带着一面镜子却永远不敢照镜。他虽然身为一个坏人,却要为了生存而处处讨好身边的每一个人。身在邪恶谷,很多时候,他做坏事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

现实生活中,我跟魔镜这个角色也有点相似。还记得,我曾经是霸凌的受害者。面对霸凌者,我往往只选择沉默、逃避。由于对自己太严苛,我往往把别人对我的不好都怪罪到自己身上,搞得自己自卑。甚至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反击霸凌者,最后竟然因为自己做出的反击而感到内疚、哭泣。

不知是不是因为被欺负的经历,我总是害怕得罪别人。虽然我不至于像魔镜一样处处去讨好别人,但我对每个人的忍耐度都超强。他人对我做什么,我经常选择一笑置之。正因为这样,我跟任何人都相处得来。这乍听之下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每一次的忍气吞声和装出来的若无其事其实在我心底里留下了累累的伤痕。

歌舞剧演完了,我也卸下了金妆。这一次卸下金妆,我要把自己一直以来的忍气吞声也给卸下来。我要学习不去一笑置之,不把自己的情绪掩饰起来。对,我被欺负时是会感到愤怒、害怕、伤心的。这并没有错!我要表达自己的立场,学会自强。
 
同时,我也要一并把对自己的严苛也卸下来。我很喜欢辅导员告诉过我的一句话:“It’s ok to be not ok!(有问题是没问题的!)”,我要学习更爱自己、接受自己,不要因为别人所做的对自己做出残忍的批判。我会更尊敬我自己!我会更爱我自己的,不会在照顾别人的感受时把自己的感受给忘了。

2015年,我一定要把这沉重的金妆给卸下来!祝大家在这新的一年学会更多包容、接受、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