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我看了周迅主演的“撒娇女人最好命”,其中最深刻的领悟是“不随波逐流”。我很喜欢周迅在戏里面说的:“小时候学雕塑,最崇拜的就是朱铭的快刀,因为我总是在下刀之前想太多。可是这次我没有犹豫,想都没想,就把自己刻得七零八落,自己都快认不出来了。”在这个变迁速度极快的时代,你会选择像周迅一样随波逐流还是选择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呢?
从众效应(Conformity)是一个在社会心理学里很有趣的现象。就拿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有一天你走在一条繁忙的街道上,你忽然把脚步停下,抬头望向一望无际的天空,维持个一到两分钟,你甚至可以向着天空比手划脚。很快地,你就会发现街道上的人们跟你一样望向天空,开始研究那再普通不过的天空。
我们从众,因为我们不知道对的答案。走在陌生的地方,我们会选择比较多人选择的那条路,因为那视乎比较安全。我们从众,因为我们希望被接受。在会议中经常出现的人云亦云,有时是因为我们要讨好别人,好叫自己不被排挤。
从众虽说不好听一点是没有主见、随波逐流,但它却是不可缺乏的。在不熟悉的新环境,从众帮助我们很快地就可以适应过来;在颠三倒四的世界,从众是规矩被遵守、秩序被维持的关键。
但与此同时,从众却是很多人成功的绊脚石。我们填鸭式的教育不鼓励创新、不鼓励与众不同。小学生的《我的志愿》离不开医生、警察和老师。就因为我们从小被灌输这种平庸的思维,我们很多都害怕与别人不一样,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只好安安分分地做个随波逐流的无名小子。

到最后,我们还是要在与众不同和随波逐流两者之间拿个平衡。说到这里,想起了我以前说过的一句话:“当有些人很努力地求与众不同时,有些人却在切切地希望自己和别人一样。”仔细思考这一句曾经说过的话,只能总结:“凡事别太刻意,物极必反”。